聚焦人才和科技創新,精英大咖智匯番禺;實施人才引領戰略,天下英才“近悅遠來”。
12月5日,2021年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市番禺區萬博商務區開幕。本次大會以“灣區藍海·智匯番禺”為主題,突出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大批知名專家和行業大咖蒞臨現場,圍繞人才培育發展、青年創新創業、廣州大學城發展、番禺產業未來等發表主旨演講,進行高峰對話,共同探索產業人才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無限可能。
番禺區認真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歷史機遇,強化全方位引才聚才用才品質,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灣區水平、番禺特色的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發布“番禺人才生態30條”,提出要用真金、真情、真意,廣邀天下英才共建“親海智城”,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全力推進人才生態優化工作。
▲ 精英大咖齊聚智匯番禺
探索人才與科技融合的無限可能
一年一度的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迄今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已成為番禺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打造高端人才強磁場、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重要品牌。
本次大會以“灣區藍海·智匯番禺”為主題,打造以主旨大會為首的“1+N”活動集群,廣聚天下英才,掀起創新風暴,促進更多人才項目和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番禺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親海智城貢獻人才力量。
12月5日上午的主旨大會設精英賦能、大咖視角、灣區時間、榮耀時刻4個環節,環環相扣,節節驚艷。大會繼續突出人才和科技創新兩大元素,廣邀各界精英大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共同探討數字經濟大時代下大灣區人才和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全力搶抓大灣區發展戰略機遇。
自主工業軟件發展如何助力地方制造業升級?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教授陳十一聚焦最前沿的創新科技,為汽車零部件產業引進、培育和發展提供路徑參考。
深圳市源創力離岸創新中心總裁、深圳市科協原主席、深圳前海科創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周路明則以“構建數字技術應用場景,聚集數字經濟產業生態”為題,為企業提供數字經濟發展新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廣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徐濤作為科技工作者沖鋒在前,推進科技抗疫,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通過視頻連線,他在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引領青年人才積極投身人才強國戰略發展。
大會還邀請了5名嘉賓圍繞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發展進行高峰對話,嘉賓包括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朱敏,哈爾濱理工大學“頭雁”教授、精進電動創始人蔡蔚,小鵬匯天副總裁鄭從威,廣汽研究院首席專業總師陳學文,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孝宇。
▲ 真金真情真意廣邀天下英才
“番禺人才生態30條”重磅發布
從2016年開始,番禺區立足區情實際,整合了包括廣州大學城創新創業扶持等方面在內的人才扶持政策,出臺了“1+4”產業人才政策。政策自2017年正式實施,五年來共安排人才補貼近7億元,扶持了7791個創新創業團隊和個人。
“我在番禺生活了20多年,親身感受到番禺對人才的重視,很感謝番禺區為我們在這里創業就業創造了這么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的支撐。”長隆副總裁、首席動植物官董貴信介紹,長隆集團共有29位高層次人才受惠于番禺人才政策福利,其中杰出產業人才1人、產業高端人才7人和急需緊缺人才21人。“番禺區產業人才政策為企業在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上提供了便利,也為長隆構筑世界最好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他說。
大會再次現場發放了“1+4”產業人才政策補貼,并為粵港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藍國際創新創業大賽頒獎。
立足“放眼全球、深耕番禺、資政育才、服務大局”的目標,大會還推出了番禺區高端人才智庫體系建設方案,公布了番禺首批智庫專家,并舉行聘任儀式,提高人才的歸屬感、榮譽感,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應。
在本次大會上,成效卓著的“1+4”產業人才政策贏來了全面升級:番禺區發布了《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區的實施意見》(簡稱“人才生態30條”)。
“人才生態30條”提出:番禺每年將遴選5個從事先進技術研究,具有較強自主創新和研發技術攻關能力的創新團隊,給予單個團隊1000萬元項目經費資助;團隊帶頭人或企業主要創辦人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且擔任過著名研究機構主要負責人或首席科學家等頂尖人才的,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扶持;每年遴選5個市場成長性好、企業經濟社會效益高、區域重點產業帶動力強的優秀創業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項目經費資助;每年遴選5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分3個等次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和100萬元人才發展補貼;對于為區域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戰略科學家、杰出學者等頂尖人才及團隊,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引進,根據需要確定扶持標準,給予政策扶持。
“人才生態30條”中特別提到,要聚焦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全力推進人才生態優化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落地場景開放力度,優化提升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保障。解決高端人才在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后顧之憂,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宜居生態環境。
“人才生態30條”字里行間充滿了真金、真情、真意,番禺廣邀天下英才共建親海智城。
▲ 建設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廣州大學城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啟動建設
廣州大學城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核心區的組成部分,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與人才資源最為富集的“智核”,如何更好地利用好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也是“人才生態30條”的一大重點。
“人才生態30條”提出,要分期規劃建設廣州大學城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整合提升區域內國際化教育、醫療服務資源。聚集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20多萬師生,以及1300多名院士、博導等高層次人才,擁有運算速度全球領先的超級計算中心,在番禺區,依托廣州大學城創新“智核”,充分利用“近水樓臺”的人才資源優勢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有不少。
1999年,論客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陳磊華從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選擇番禺作為創業之地。2017年,陳磊華把論客科技總部遷到廣州大學城。如今,論客科技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郵件企業,服務10億郵箱用戶。
回顧論客科技的創業史,陳磊華認為最需要、最核心的資源是科研、知識資源,而廣州大學城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資源支撐。
“公司要保持行業地位的關鍵是在知識、技術領域保持,需要與高校研究機構共同合作,借助科研人才的力量不斷提升技術,優化產品性能,更需要大量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加入,為公司注入新鮮的技術活力。”陳磊華說,大學城“人才高地”可以轉化成“人才優勢”,公司利用好“近水樓臺”優勢,保持跟高校的合作,持續引進實習生,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儲備大量人才資源。
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化、國際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番禺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精心打造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親海智城,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番禺新篇章。根據本次黨代會報告,廣州大學城作為重要區域發展平臺,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強大腦”、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高端產業要素集聚區、世界一流大學城和引領大灣區的智核夢工場。
本次人才大會上,番禺區宣布啟動廣州大學城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一期)建設。該示范區(一期)以廣州大學城所在的小谷圍島作為實施范圍,建設廣州大學城國際人才生態示范區,進一步強化廣州市全方位引才聚才用才品質,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灣區水平、番禺特色的人才創新高地。
該示范區將充分挖掘廣州大學城資源,基于現有的產業、教育、商業、文化等配套基礎,結合專精特新產業發展,全方位加速引進、集聚、用好國際高端人才,推動人才產業協同創新,服務配套一體高效、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為服務廣東省、廣州市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撐。
■相關
中國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發展報告(2021)發布
番禺區再奪一線城區人才榜探花
12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支振鋒聯合相關領域專家完成的《中國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發展報告(2021)》在2021年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上發布。
該報告繼續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個一線城市的25個一線城區(每個城市的GDP前5名城區),以及京滬杭和大灣區中心城市廣深港澳7個一線城市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進行第三方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作為中國一線城市中發展最好的城區,25個一線城區在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構建上成效明顯,均處于較高水平。其中,北京市海淀區居一線城區榜首,連續四年進入一線城區前四,強勢領跑一線方陣,這體現了海淀區在人才優質生態圈構建上的深厚基礎和穩健發展;深圳市南山區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領先優勢仍舊明顯,穩奪一線城區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榜眼;廣州市番禺區再奪一線城區人才榜探花,連續三年進入一線城區前五。
支振鋒介紹,在7個一線城市中,上海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相對較好,評估得分最高,位居七個城市榜首;廣州、北京和深圳緊隨其后,分列第2位、第3位和第4位,得分差距不大;香港和杭州分數相近,但整體落后于上述四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在今年的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評估中的綜合表現依舊亮眼,所轄一線城區的平均水平高于25個區的平均水平,并取得了在前五名中占據一席、前十名中占據三席的佳績,人才創新創業動力強勁。
支振鋒說,尤為突出的是,廣州番禺區連續四年穩居廣州第一,全國前五。這主要源于番禺在人才生活環境一級指標上表現卓越,連續四年蟬聯25個一線城區榜首。番禺生活環境極其優越:宜居環境居于25區第1位,綠化環境增量提質成效明顯,房價相較其他一線城區壓力不大;教育環境位居第3位,基礎教育服務供給能力強大;行政服務水平提升較快,評估排名逐年高升,2021年榮登榜首。
依靠廣州大學城的優勢,番禺在人才工作上政策不斷創新,舉措扎實有效,在本次評估中,番禺區獲得了人才制度支持排名第一、人才培養排名第六的好成績,這些也反映出番禺黨委、政府人才工作的效果。番禺區人才生活環境宜居,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健全,人才保障措施到位,正瞄準創新創業需求、錨定高精尖缺,向建設人才中心創新高地全速邁進。(記者 劉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