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的一天,一位老人來到富陽法院執行服務大廳,顫顫巍巍地拿出用層層塑料袋包裹著的現金,遞給執行人員,總共15000元。她說,我是替兒子來還債的。
“法官,欠錢總要還,這是我這幾年打零工、替村里掃地搞衛生攢下來的,我替兒子還了……”說著,老人低下頭,抹起了眼淚。
接過老人皺巴巴的這疊錢,執行法官眼眶有點濕潤。
上門執行,法官看到一個家徒四壁的房子
老人年過七旬,是富陽某鄉鎮村民。她兒子姓葉,曾經是小包工頭。早在2013年,葉某雇傭柳某等人為他承包的工程做工,結果欠下15000元勞動工資,玩起了失蹤。柳某等人只好起訴。
經富陽法院判決,葉某于十日內支付柳某等工資款15000元,并支付逾期付款的遲延利息。葉某遲遲未按判決履行義務,柳某等人申請強制執行。
無奈的是,由于葉某下落不明,且名下查無可供執行資產,案件進入終本,即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對于終本案件,法院會經常性梳理并劃分片區“回頭看”,尤其是涉及欠薪類的民生案件。2021年底,這起多年未付的民生案件從終本庫中被提了出來。經過線上查詢顯示葉某銀行賬戶仍無可供執行案款,執行人員沒有放棄,直接來到了葉某家。
找到葉某家,執行人員看著眼前這棟未粉刷、未裝修的破舊房子,心往下沉了沉。
聽到有人來,一位老人從里間走了出來,正是葉某的老母親。見到穿著制服的法官,老人猜到了原因。她說,這些年葉某陸陸續續借了不少錢,因為還不出錢,幾年前就去了外地打工,有時候過年都不回家,妻子也跟他離了婚,留下一個10多歲的孫子。老人沒有其他收入,靠著打零工、給村里搞衛生,與孫子相依為命。
老人穿著寒酸,孤苦伶仃。環顧一圈,家徒四壁。執行人員有些心酸,但這是一起欠薪案,申請人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兒去,執行人員只得請老人再勸勸兒子,欠了這么多年的工資錢,總得想辦法還掉。
代收傳票后,老人答應聯系葉某。
母親替子還債,只為一份心安
時間過去一周,承辦人沒有等來葉某,卻等來了老人。
接待中,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用層層塑料袋包裹著的現金遞給執行人員,這15000元是她這幾年打零工攢下來的,耗盡了手頭的積蓄。“法官,欠錢總要還的,只是利息……”說著,她低下頭抹起了眼淚。
一聽此話,承辦人馬上撥通了申請人的電話,試著與申請人溝通。聽到老人的境況,申請人被她的誠信行為感動,說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還能討回薪資,他們不僅愿意免除逾期利息,還自愿承擔案件的執行費用。
聽到執行人員的轉述,老人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長吁了一口氣道:“案子了了,我就安心了。”
老人從所在村到法院,輾轉了多趟公交車。看著老人漸漸遠去的背影,執行人員的眼眶再一次濕潤了。
葉某身上還背負著幾起債務,法官也要向葉某喊話,母親用實際行動樹立了誠信的榜樣,希望葉某不要再逃避債務,爭取早日還清欠款。(記者何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