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來,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一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在安徽,皖北地區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務歷史欠賬多,發展相對滯后。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將聚力推動皖北集聚區建設,把發展落差變為發展空間,推動皖北等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
布局建設皖北集聚區產業承接平臺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產業帶動。據介紹,安徽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成53個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在推動機械裝備、輕紡鞋帽、煤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皖北地區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像蚌埠的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阜陽現代醫藥、亳州現代中藥,淮北陶鋁新材料和鋁基高端金屬材料,淮南大數據、宿州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已初具規模,先后培育形成了7家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3%,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安徽全力布局建設皖北集聚區產業承接平臺,積極推動產業承接與合作。今年1-9月,集聚區在建的省外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1153個,實際到位資金達到2666.5億元,同比增長36.8%。
此外,揭牌成立了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與浙江自貿試驗區的金義片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功舉辦了世界新材料大會、太湖世界文化論壇、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打造皖北重大展會品牌。爭取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蚌埠設立皖北分中心,引導皖北新興產業與長三角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
與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
在區域聯動方面,安徽加快阜陽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建設,著力提升城市能級,促進合肥淮南、淮南蚌埠、淮北宿州一體化,鼓勵組群發展,推動與中原城市群協調聯動。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動省際毗鄰地區探索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同打造產城融合新城區。
同時,全面開展與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深化與皖江城市帶新一輪南北合作共建,在園區發展、產業轉移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此外,皖北地區圍繞設施互聯,推動建設一批基礎性、樞紐性、帶動性強的關鍵項目,開通運營商合杭、鄭阜高鐵,開工建設阜陽至淮濱、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圍繞民生改善,加快實施一批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的民生工程。推進淮河行蓄洪區,引江濟淮江水北送段等重點項目建設,讓皖北群眾“喝上更好水”。聚焦補齊醫療衛生短板,在皖北地區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