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學“戀愛心理學課”爆火,上課畫面一度在網絡刷屏。據了解,因當天聽課同學太多,教室內擠不下,有的學生在教室外爬窗聽課,更有學生自帶板凳翻窗進入教室。雖然高校開設戀愛課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看著“掛窗聽課”的火爆場景,網友們依然神往不已。
主持人語
武漢大學爆火的“戀愛課”讓“大學生戀愛”這一話題再次涌進大眾視野。怎么看待戀愛課在大學的火爆,支撐這種選課熱情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年輕人陷入“愛迷茫”從而需要指引,還是對愛情比自己的父輩有更高的追求,從而在課程中去求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三名同學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作為身在其中的同齡人,他們既是“冷靜的旁觀者”,同時也是“戀愛的局內人”,評論中滲透著他們“把自己作為方法”的真誠。
一提起戀愛課,許多人天然地將其聯系到戀愛技能、搭訕技巧,仿佛學校是為了給同學們找對象專門開展培訓班。的確,大學生正處在對愛情無限憧憬的年紀,但我們推開一扇扇戀愛課的大門,不僅是為一段戀愛做準備,更是希望通過學習愛與被愛,豐富和健全自己的人格。
隨著時代變遷,當今年輕人對婚戀的認知和追求不同以往。打開網絡,經常能看到關于愛情的新聞熱點和討論話題。進入大學,我們既懷抱著對愛情的期盼,也同樣充滿了對愛情的懷疑、困惑和迷茫。與其把戀愛課看作收獲一段良緣的“鵲橋”,不如視其為探索愛情觀、人生觀問題的寶貴契機。
而縱觀各高校戀愛課的火爆內容,也不難發現,老師們正是跳出了“找對象”的狹隘目的,而以解決同學們的困惑、樹立健康的愛情觀為目標,才贏得了廣大同學的好評。武漢大學的喻豐老師在愛情心理學講座上,通過“白璧微瑕的藝術”“關系的末日四騎士”等新鮮名詞生動闡釋愛的本質和意義。一名戀愛課老師向同學們坦誠表示:“即使學習心理學也不能保證大家能過上幸福美滿的一生。我把所學與各位少俠一起交流,為的是以后我們面對人生能夠從容一點。”正如一名同學所言:“上過戀愛心理學,得出的結論是先學會愛自己。”
作者:高雨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