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300750,股吧)于15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調整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方案,定增募資總額由原先的不超582億元調整至不超450億元。
寧德時代表示,此舉是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募集資金集中投資于產能建設項目和研發項目,并綜合考慮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投資規模、投資回收期、公司財務情況、對外投資等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全球倡導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在動力電池還是在儲能電池領域,全球市場的需求均出現井噴,同時,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寧德時代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其定增、擴產等動向將直接影響全球新能源行業產業鏈的競爭格局。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重要的信號不容忽視。
上游資源卡脖子:80%鋰礦在美洲澳洲
寧德時代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具備完善的研發體系、廣泛的客戶基礎、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顯著的規模優勢,是我國在戰略新興行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力量,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據了解,目前寧德時代在世界范圍內已擁有最廣泛的車企合作伙伴——每4輛車就有一輛搭載了寧德時代電池。權威行業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公司在2017-2020 年的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排行榜上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國際著名咨詢機構瑞典EV Volumes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進入“TWh時代”,動力電池需求量將超過1000GWh;SNEResearch數據顯示,至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大增,電動車上的裝機量將達到1163GWh,2030年為2963GWh。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市場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增加,引發了對作為原材料的鋰礦等稀缺性爭奪,然而,全球近80%的鋰資源產量主要集中在美洲四湖以及澳洲六礦,因為稀缺,鋰礦已經成為各國爭搶的戰略資源。
另一方面,鋰等原材料價格低上漲傳導給電池企業,又會帶來產品成本的上漲并進一步影響的電池價格。因此,上述因素促使包括電池企業在內的下游玩家不得不將觸角向上游延伸,通過收購等方式來加強供應鏈布局和管理,以期降低原材料價格及供應風險,緩解上游原材料供應“卡脖子”的尷尬。
寧德時代在上游鋰礦資源上就與多家公司有合作,同時斥巨資購買鋰礦,以保證了鋰資源上的供給。對此,有分析認為,此前寧德時代曾參與收購加拿大千禧鋰業,這正是完善產業鏈布局的戰略需求,但洽購被“截胡”也恰恰反映出上游材料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其市場價格也超出了下游產業的承受能力。
平安證券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作為行業龍頭的寧德時代之所以在電池材料價格大漲的情況下,三季度利潤率表現仍超預期,主要在于公司面對供應商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同時采取與上游鎖價、鎖量的方式,實現有效成本控制。
融資額比LG差了一大截
企業從上游布局入手解決原材料供應緊張,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保障市場供應,因此,填補產能缺口、提高產能規模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又一道難題。
目前業界的普遍共識是,儲能和動力電池關系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使用,鋰電池是碳中和的“牛鼻子”。此外,電池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對于發展我國智能駕駛等行業具有重要意義。汽車是產業鏈縱深最廣的行業,對國家的經濟推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因為有先發優勢,這成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機遇,產業跨越式發展需要資金擴產能,需要上游礦產資源保障供應鏈穩定,而寧德時代的改變正契合了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的發展要求。
GGII預計,2025年全球動力及儲能電池出貨量為1516GWh(億瓦時,電功單位),如果寧德時代到2025年還想占有至少30%的市場份額,就需要在當前基礎上擴大產能,對應的2025年鋰電池銷售量約為455GWh。
從生產備貨到產品交付,再到生產線的建設投產,這中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寧德時代預計,要達到2025年455GWh的銷售量,2025年之前需要布局的產能應達到約520GWh。
根據寧德時代披露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寧德時代鋰電池產能為106GWh,將正在建設尚未穩定運行的產能合并進來,工廠設計年產能預計為240GWh。也就是說,要保持2025年30%的全球市占率,寧德時代2025年的產能缺口約為280GWh。
從另一個角度看,目前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達到30.1%,緊隨其后的LG能源市占率為24.8%,這幾個百分點的差距很可能在LG能進行高達700多億元IPO融資后就被拉近甚至趕超,寧德時代的本次定增額和LG融資額也是差了將近300億。因此,寧德時代迫不及待地冀望將定增募資用于提高產能,去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全村的希望:對抗美韓“電池聯盟”
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各方加緊對上游資源爭奪的同時,來自國內外同業的競爭壓力也愈加明顯。
LG集團已宣布,為使韓國電池技術領先全球,穩居全球第一寶座,將在未來10年投入超過1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47.6億元)在國內打造電池技術和人才搖籃計劃。其中,12.4萬億韓元將用于LG能源解決方案研發下一代電池技術,確保建立智慧工廠所需生產技術、增設生產線;其余2.7萬億韓元將用于LG化學研發電池尖端材料技術、擴大電池正極材料產能。
今年5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美,隨行的三星、LG、SK、現代等韓國四大集團一共談下了總價值394億美元的項目,并將在美國投資建設晶圓廠、電池廠、新能源車、充電基建等項目。
另外,美國在相關行業政策方面正不斷加碼扶持,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美國境內一半新售汽車為可“零排放”汽車,美韓也將聯手打造“電池同盟”;同時,歐盟也斥資61億歐元計劃打造兩個“電池聯盟”。
面對來自國內外同業的競爭,寧德時代為保持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寧德時代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了140億元,公司在鈉離子電池、長壽命電池、高比能電池等多領域均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
據了解,公司本次募投項目中研發項目將依托21C創新實驗室、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現有研發資源,搭建新能源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發平臺,購置相應的研發設備及軟件系統等,開展新一代動力及儲能電池關鍵材料體系研發、結構設計及智能制造、鈉離子電池產業鏈關鍵材料及設備開發、大規模儲能系統、智慧能源(600869,股吧)網絡等,推動新能源先進技術的研發與產業應用。
在當下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下,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企業身上肩負著的是“全村的希望”,尤其在“碳中和”這個大背景下,將電池這個牛鼻子牢牢牽在中國手中,更是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