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要聞
【以更大力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只有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持續助力企業紓困發展,才能更好鞏固“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線,確保全年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人民日報)
重要程度:★★★★★
【穩增長組合拳顯效 2月PMI超預期回升至50.2%】國家統計局3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穩定在50%以上。(中國證券報)
重要程度:★★★★★
【票據再現“0”利率:這次有何不同? 二季度信貸回暖預期強烈】上海票據交易所網站顯示,2月28日,國股銀票轉貼現7天期、1月期收益率均為0.01%,均再創歷史新低,上一次類似走勢發生在去年12月下旬,一度引發市場對當月信貸數據走弱的預期。(21世紀經濟報道)
重要程度:★★★
證券要聞
【上交所通報2021年度一線監管情況 嚴管上市公司四方面突出問題】2021年,上交所針對各類違規主體共實施紀律處分185單,同比增加約36%;處分證券發行人126家次及相關監管對象656名,同比增加約15%;針對財務造假、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逃廢債”、定期報告披露違規等典型、惡性案件的主要責任人員,作出公開譴責、公開認定不適格人選等處分決定50余次,同比增長約20%;針對異常交易行為和一般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實施書面警示等監管措施5300余次,同比增長約60%。(上海證券報)
重要程度:★★★★
【上市公司審計臨陣鬧分手 新手“看門人”密集上崗】自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共有110家上市公司(含1家B股公司)擬變更2021年度審計機構,同比上年度數量呈下降趨勢。其中,百億以下市值上市公司共有90家,成為換所主體,占比超八成。(證券時報)
重要程度:★★★★
【硬核“小而美”,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僅一家虧損!】日前,北交所86家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僅一家上市公司凈虧損,約99%公司實現盈利。(中新經緯)
重要程度:★★★
基金要聞
【原油主題QDII場內高溢價多只產品提示追高風險】受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近段時間國際油價出現大幅飆升,原油主題QDII基金凈值大幅增長,在各類QDII中遙遙領先。不過,由于跟蹤相關產品的LOF基金同時在場內交易,也催生了較高的溢價率。不少基金產品發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指出,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于高溢價率的基金份額,可能遭受較大損失。(證券時報)
重要程度:★★★
【養老FOF突飛猛進規模超千億:監管倡長期投資 未來如何布局?】規模突破千億元,發展駛入快車道的養老FOF迎來監管指導。日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機構鼓勵基金公司發行三年及以上持有期的養老目標FOF,同時引導基金公司暫停三年期以下養老目標基金的上報,已經上報的產品也會暫緩審批,目的是倡導長期投資理念,引導基民長期投資。(21世紀經濟報道)
重要程度:★★★
【年內收益幾近全線告負 FOF基金也玩不轉了?】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各主要指數回調明顯。截至3月1日,上證指數累計下跌4.15%,深證成指累計跌幅接近10%,創業板指累計跌幅高達13%。在這樣的行情中,被稱為“能扛能打”的FOF基金也遭遇了凈值大回撤,數據顯示, 97%的FOF基金年內收益告負,更有多只FOF基金年內跌幅已超過10%。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部分FOF基金凈值遭遇大回撤,主要是受今年權益市場整體回調所拖累。而相關數據表明,FOF基金雖然年內整體表現不佳,但相比于同期基金、股票走勢,依舊相對平穩、回撤更小。(經濟觀察報)
重要程度:★★★
期貨要聞
【小麥也“瘋狂”:進口首次突破配額 價格站上歷史高位】在2021年小麥進口量首次突破配額之際,國內小麥價格持續上漲站上歷史高位。在2月28日和3月1日的政策性小麥拍賣中,最高成交價紛紛突破每噸3200元的關口,并帶動國內小麥收購價格出現大幅走高。此外,自今年春節前起,國家已經開始有計劃地向市場投放小麥儲備。3月2日,國家又將組織開展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包括50萬噸最低收購價小麥、2萬噸國家臨時存儲小麥。(第一財經)
重要程度:★★★★
【期指空倉觀望是上策】從歷史經驗來看,地緣沖突對市場的影響多為脈沖式,雖然短期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令市場風險偏好承壓,但是隨著全國兩會臨近,市場的關注點將會逐漸回到國內穩增長政策上。(期貨日報)
重要程度:★★★
【谷物市場波動加大】周初美麥、美玉米期價再度飆升,市場擔憂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軍事行動可能中斷黑海地區的谷物出口,美麥領漲玉米跟漲,美麥期價再度達到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俄羅斯和烏克蘭占比全球小麥出口近30%,俄烏局勢升級導致供應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際谷物市場波動加劇。(期貨日報)
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