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身邊榜樣引領文明風尚, 道德之光凝聚奮進力量。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社會向上向善的力量,去年,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開展了2021年度蘇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人”·蘇州市道德模范遴選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今起,蘇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10位模范的先進事跡,積極推動全社會形成人人學習典型、個個爭當模范的濃厚氛圍,為奮進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建設展現“強富美高”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他是藥理學博士,是醫藥公司CEO,是新藥攻堅路上的追夢人
王奎鋒:讓中國原創新藥走向世界
“通過自己的努力,治愈更多的病人。”這是王奎鋒創業的初心。10多年來,他以臨床研究發現為起點,瞄準“不可成藥”的靶點,執著求新、努力求變,打造高度原始創新、具有全球價值的抗腫瘤醫藥產品,讓中國原創新藥走向世界,為無數深陷腫瘤疾病痛苦的人帶來希望。
仁心照見初心
駛上創新藥賽道
“本科畢業之后,我做過一段時間醫生,其間看到不少腫瘤疾病無藥可治,腫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非常低,心里覺得很無奈。如果我可以從事藥物研究,成功研發出新藥,就能治愈更多的患者,我心里產生了這樣的愿望。”2004年,在短暫的臨床工作后,王奎鋒進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隨后在浙江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用9年時間完成了專業理論儲備和科學研究積累,成功主導完成了多個醫藥領域省部級重點項目。在藥學方向不斷深造的同時,他一面著手創業,成立勤浩醫藥(蘇州)有限公司,向著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發的理想前進。
開發一個全球首創的新藥,意味著沒有任何的指導和參考,從作用機制到毒副作用,一切都有待驗證。創新藥物研發的投入高、風險高并且周期長,這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公司成立之初,白手起家的王奎鋒為籌集啟動資金,做過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的銷售。創業初期,公司人手不足,他蹬著三輪車去二手市場淘廉價的辦公用品,“核心團隊成員曾經拿著不到行業平均標準一半的工資,最長的時候連續一年沒有休息。”就這樣,他和團隊慢慢積累下第一桶金。2015年9月,公司運營步入正軌,團隊規模不斷擴大,王奎鋒來到蘇州,在這里扎根落戶。他利用自己和團隊的專長,從為醫院及科研機構提供轉化醫學和生物標記物的科研外包服務開始做起,積累了大量臨床數據與轉化醫學經驗,為之后創新藥物研發工作打下基礎。
作為創新藥賽道的本土化創業者,既有優勢也有劣勢。“行業內很多前輩和大咖都在跨國藥企有過一二十年的工作經驗,但我們的團隊成員基本上是80后、90后。”王奎鋒說,盡管是一幫突入新領域的年輕人,但團隊敢于拼搏,一旦認準目標,不管發生多大困難,都堅定不移。2019年,恰逢資本寒冬,公司遭遇融資困難,王奎鋒抵押了自己的所有房產,以個人名義背負了上千萬元的外債,堅持推進新藥項目的研發工作。憑借對新藥研發的熱愛、對項目前景的信心和鍥而不舍的努力,王奎鋒等到了第一個里程碑。
啃下硬骨頭
原創新藥走向世界
原始創新可遇而不可求,前期準備工作是厚積薄發的基礎。在做醫院疾病機制研究科研服務的過程當中,王奎鋒和團隊聚焦靶向抗腫瘤領域,打造模塊化、流程化的創新藥研發體系,積累起豐富的創新經驗。
人類基因組中的致癌突變,只有少量已知靶點被開發成藥,仍有大量重要的致癌基因屬于“不可成藥”靶點,KRAS基因便是其中之一,盡管已經被人類研究了近40年,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無法找到直接靶向KRAS的小分子藥物,眾多相關腫瘤患者的臨床需求因此無法得到滿足。“就是要啃下硬骨頭!”王奎鋒帶領團隊深耕RAS信號通路,針對靶點開展深入的機制研究,終于在多個創新性產品的研發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在一次路演活動上,勤浩醫藥研發的SHP2抑制劑GH21項目獲得國際知名藥企滬亞生物的關注。經過近一年的持續接觸和多輪分析,最終確認該項目的專利具有國際化權利。2020年,勤浩公司以2.82億美元的價格將該項目海外權益授權滬亞生物,目前項目臨床申請已獲CDE受理,即將進入臨床開發。該項目總交易額在所有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對外交易中名列前十,中國新藥成功擁抱全球市場。
追逐信仰之光
汲取創業前進力量
“藥物創新之路,既需要過硬的職業素養,還需要對于事業的歸屬感和共情能力,在為解決病患病痛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當中,收獲成就感和榮辱感。”王奎鋒認為,先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然后成為一家有良知的企業,創新之路才能越走越光明。
“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能退縮!”這是王奎鋒在創新創業路上的真實寫照。2018年,王奎鋒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主動對標優秀黨員嚴格要求自己,并積極支持公司成立“行動支部”,以戰斗堡壘引領推動重點項目和關鍵環節的攻堅克難。在積極吸納富有理想的年輕人加入團隊的同時,他積極推動勤浩醫藥的黨組織建設,發展公司的青年加入黨組織。2021年,公司收到了第一份來自90后的入黨申請書。王奎鋒還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專門設立了“勤浩獎”來支持品學兼優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在教學及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教師,鼓勵更多的醫學青年為生物醫藥事業作出貢獻。
“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許依舊很難把所有腫瘤完全治愈,但是我們可以給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用到物美價廉的藥物,讓大家不再談癌色變。”王奎鋒說,新藥研發充滿艱辛和挑戰,同時又激動人心,下一階段,他將帶領團隊繼續踔厲奮進,開發出具有全球創新價值的國產新靶點藥物,為全球腫瘤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廣的用藥選擇,“希望有生之年,我們能夠真正看到腫瘤能夠變成一種慢性病,變成一種可治可控的疾病。”(記者 陸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