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白鰱、花鰱……昨天一大早,位于鎮海澥浦的嵐山水庫里,近500公斤生態放養的魚被打撈上岸,翻起的水花頗為壯觀。一條條肥碩的鮮魚在網兜里撲騰得很歡,過秤后,最重的有5公斤多。分裝后,它們被第一時間送往鎮海區人民醫院,送給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據了解,為了送好這批“愛心魚”,生態養殖場的工人凌晨2點就開工了,忙活了近6個小時。因為品質出眾,幾近野生的嵐山水庫魚這幾年在寧波本地及周邊地區頗為暢銷,價格也要高出普通養殖淡水魚不少。
據悉,這已經是養殖場一周來第四次送魚。在此之前,鎮海龍賽醫院、澥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海煉化工業區等多家醫院和單位,都收到了來自養殖場免費送的愛心魚。截至目前,養殖場已經送出了1500公斤,其中醫療單位千余公斤。
說到送魚的初衷,嵐山水庫生態養殖場負責人王衛勇表示,疫情發生之后,他時刻關注著動態信息。“特別是醫護人員不懼生死、沖在一線的畫面,讓我很感動。既然我是養魚的,那我就送魚,給他們添些‘糧草’,讓他們嘗嘗鮮。”王衛勇說。
這些天,一線的醫護人員精神高度緊繃,在抗疫中很辛苦,現在全區封閉,餐飲采購不像平時那么方便,所以王衛勇就想著給醫護人員“加個餐”,讓他們吃好了再上陣防疫。他把這個想法跟鎮海區衛生健康局的相關領導匯報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并火速安排相關醫院負責人進行對接。
收到加餐魚后,鎮海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非常感謝養殖場的一片熱心。“我們已經通知了廚房的師傅,這就給同事們把湯熬上,晚上醫護人員就能喝到熱騰騰的魚湯了。”
“大家都說魚透骨新鮮,我們心里更暖了,也更有勁戰斗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還將為醫院的產婦特意加餐這次送來的“愛心魚”,讓她們也補補營養。
據悉,現在每隔兩三天,嵐山水庫生態養殖場就會集中捕撈一次,為有需要的醫療機構送去。王衛勇表示,“愛心魚”會一直送到疫情結束。( 記者 金曉東 郁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