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材料獲受理半年后,杭州景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業智能)終于迎來了關鍵一步,將在12月17日首發上會。景業智能擬募資6.01億元,中信證券(600030)為其保薦機構。
在幾輪問詢中,景業智能與第一大客戶中核集團的關系、科創屬性、對大客戶的依賴等問題,都成為監管部門的問詢重點。
大客戶低價入股 中核集團扮演雙重角色
景業智能與中核集團可謂淵源頗深,截至IPO時,中核集團在景業智能IPO過程中已扮演著雙重重要角色。
景業智能成立于2015年,在成立第二年,便獲得中核集團合格供應商認證,2017年開始建立直接合作關系。2018年,中核集團一躍成為中核集團第一大客戶,為景業智能貢獻3607.3萬元銷售收入,占景業智能營業收入比例45.18%。2019年至2020年,景業智能對中核集團的銷售收入持續上升,從5509.27萬元上升至9585.13萬元。連續三年,景業智能來自中核集團的銷售收入占比均接近其營收的50%。
報告期內,景業智能共進行過2次增資、4次股權轉讓。在第一次增資、4次股權轉讓中,中核集團并未參與,而是選擇在景業智能IPO前增資入股。
而令人疑惑的是,中核集團此次增資,價格遠低于此前增資及多次股權轉讓價格。2020年12月8日,中核集團下屬投資平臺中核浦原以8406.89萬元投資景業智能,持股比例12.5%,折算價格為每1元注冊資本對應的認繳金額為11.15元。
而2019年5月,賽智網對景業智能出資3000萬元對應62.07萬元的新增注冊資本,增資價格相當于1元新增注冊資本對應的認繳金額為48.33元;2020年1月份和8月份,景業智能進行了2次股權轉讓,杭實資產以5000萬元受讓景業智能109.66萬元的股權,秘銀曉風以1571萬元受讓了34.45萬元的股權,這兩次股權轉讓的轉讓價均為1元出資額對應45.60元。
大樹底下好乘涼? 前五客戶包攬99%以上營收
除了中核集團貢獻近半營收,前5大客戶幾乎貢獻了景業智能全部收入。景業智能也在招股書中提示了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一旦客戶情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公司與前5大客戶合作出現問題,都將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前5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景業智能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63%、99.84%、99.16%。其中,2019年及2021年上半年,景業智能對中核集團下屬單位、航天科技集團單位一的銷售收入均超過收入總額的50%。
對于客戶高度集中的合理性,景業智能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公司主要產品應用于核工業領域,而該領域下游客戶呈現集中度較高的特點,該情況與電力、電網、電信、石油、軍工等行業類似。
而對于經營的獨立性問題,景業智能表示,雖然中核浦原2020年12月入股,與公司構成關聯方,但公司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的業務獲取方式均通過招投標方式進行,且在中核浦原入股前后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公司始終獨立獲取業務,公司具備獨立面向市場獲取業務的能力。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景業智能還與中核集團下屬單位發生招投標服務費支出46.68萬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景業智能與航天科技集團單位一均為中核集團的供應商,兩者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科創屬性遭疑 科學成果轉化率低
在歷經2輪問詢后,上交所在第三輪問詢中,仍對景業智能的科創屬性提出質疑。上交所要求景業智能說明核工業機器人(300024)及智能裝備核心技術與普通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相比,技術門檻情況、發行人具體突破的技術難點。
招股書中,景業智能表示,公司擁有有自主研發的“從核心軟硬件到系統集成”的完整技術鏈條,能夠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核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及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系列產品及技術服務。
不過,景業智能存在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賴外采的情況。招股書顯示,景業智能對于部分核心零部件利用自由設備進行生產加工,部分機械加工零部件通過外部定制完成。
對此,上交所要求景業智能結合系統集成的通常定義,分析在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外采的情況下,公司產品不屬于系統集成的具體原因及發行人產品的核心部件情況。
此外,在科學成果轉化方面景業智能可能存在效率不足問題。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公司啟動的研發項目23個,但完成的僅有11個,完成進度不足50%;123項專利中,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也只有29項。
自2019年開市至今,科創屬性一直是科創板的審核重點。隨著近兩年對科創屬性相關規則的進一步完善,未來整個審核趨勢將越來越嚴格,在此趨勢下,景業智能能否順利過會,仍是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