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
在燃油車停減產潮及高油價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是交通領域脫碳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車企戰略的推動,我國新能源(600617)汽車發展成效顯著。2022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533萬輛,預計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規模有望接近470億美元。而這其中,中國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260萬輛,同比增116%,滲透率達21.6%,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倍速增長,新的問題不斷出現。一邊,加油站朝著“綜合能源服務站”轉型,整合加油、加氫、加氣、充電等服務于一體。但加油站卻面臨著人才、技術、資源、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轉型綜合能源服務站難度極大。充電樁運營商同樣面臨著投入大、收益低等運營壓力。另一邊,對于消費者來說,找樁難、排隊等待時間長、油車占位等痛點也很明顯。
(資料圖片)
從供給側到需求端,是否可以通過數字化解決上述難題?行業內也有先行者,比如能源數字化企業能鏈。其在綠色發展新理念、商業模式搭建、能源數字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創新成果或許能給業界帶來新的啟示。
全產業鏈布局:從“小而專”到“深且全”
縱觀近六年能鏈的業務發展,從團油起步,做到了“小而專”;再到產業鏈的上下游延展,建立起了全產業鏈的業務模式,做到了“深且全”。
在油、電領域做到“小而專”,奠定了能鏈構建智慧能源(600869)生態體系的基礎。在油的領域,能鏈推出團油App,構建了數字化加油網絡,促進車主與加油站的高效連接,幫助車主獲得便捷、可靠、實惠的加油服務。充電業務領域,能鏈智電聯合深度合作伙伴快電,連接起主流充電樁運營商,廣泛搭建充電服務網絡,幫助車主可快速找到好用充電樁,一鍵掃碼提升用戶體驗。
隨著對產業鏈的深入布局,能鏈的服務對象由商用車用戶拓展到私家車主、企業用戶。
目前,對不少企業而言,如何高效、低成本地用車是大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企業各項用車成本中,30%是油費成本。現階段,油費的上漲也會對企業利潤造成一定影響。拿大部分物流企業來說,車隊是重要的核心資產,油費是最大的運營成本之一,油價漲跌對于利潤的影響十分明顯。10%的油價上漲,會影響快遞企業4%-14%的凈利潤。此外,大部分企業的油費管理還是傳統的線下人工模式,不僅管理效率低,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黑箱操作的空間。
針對企業場景,能鏈企服、能鏈車聯等企業級服務,從能源管理角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以能鏈企服為例,其依托在數字化、產業鏈、能源補給網絡等方面的資源和優勢,通過搭建一站式企業級能源數字化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易于管理、快捷部署、廣泛適用的車輛能源補給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提升能源管理能力的同時,有效管控補能成本。目前,能鏈企服已累計為小米集團、中通快運、招商銀行(600036)、龍湖地產等上萬家企業提供服務。
打下堅實基礎后,能鏈逐步向縱深方向滲透,業務場景上,從下游消費場景入手,逐漸延伸至中游能源零售,上游煉廠、危化品供應鏈等場景,形成“深且全”的產業鏈布局。
在上游供給端,能鏈對煉廠、危化品企業以及物流運輸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構建起數字化能源供應鏈——能程科技(能鏈物流),改變了長尾油站在能源供應鏈方面缺乏把控、長期低效的狀態。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了運輸車輛的遠程叫號、異地排隊、車隊預約、GPS到場監控等一系列功能,將原來從排隊等待到提油、裝貨的操作流程,從6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全面提高能源周轉效率。
中能鏈則順應國家大力發展綜合能源的政策,幫助傳統加油站向油、電、氫、氣、風光儲等綜合能源升級。除了基本的加油功能外,還設置肯德基餐廳、能鏈便利店、車輛精洗保養中心等,可以滿足消費者購物、就餐、精洗、換油等多種需求服務。
綜合來看,能鏈圍繞能源產業鏈上、中、下游,在智慧能源補給、能源數字化升級、危化品供應鏈、綜合能源服務、非油零售管理、企業級能源服務等領域展開全方位布局,形成團油、能鏈智電、能程科技、中能鏈、能鏈企服等業務矩陣,構建起智慧能源生態體系。
商業模式:用戶導向,連接即服務
能鏈業務的發展脈絡,無不遵循著兩個理念,一是以用戶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連接即服務,解決行業痛點。
以充電行業為例,行業面臨著諸多痛點。行業現狀來看,中國充電市場以公共充電樁為主,這與歐美市場有很大差異。歐美車主能夠安裝配置私人充電樁,而在中國,大部分車主沒有自己的專用充電車位,公共充電市場極度分散。
充電樁制造商因行業進入壁壘低,但充電樁的利用率卻很低。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公共充電樁行業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同時,市場競爭者眾多,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充電樁領域的頭部企業以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為主,還有幾千家大大小小的運營商、幾百個App。充電樁并不像加油站需要特許經營權,包括一些物流企業、物業公司、房地產公司、主機廠,都在進入這個市場。
充電樁運營商也因缺乏運營能力,各充電樁不同品牌之間數據不流通,導致充電樁利用率低、流量短缺等現象。同時,充電運營商自己開發App、搭建團隊,進行廣告投放、客戶運營、電樁維護等,但成本高、周期長,也希望選擇一個合作伙伴,把這些需求全部解決。
C端車主角度,不同運營商的充電樁充電,需要下載不同的App,操作十分麻煩。同時,車主也希望通過一個平臺就可以查看所有充電站,并進行聚合支付。
考慮到這些問題,能鏈智電以用戶為中心,針對充電用戶、充電樁制造商、充電樁運營商等面臨的難題,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終端用戶等,提供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非電服務覆蓋新能源全價值鏈。
對充電制造商,當運營商有建站需求時,能鏈智電可以幫助充電制造商賣樁;對充電運營商,建站時,會面臨選址、買樁、買電等問題,建站以后還要做運營,比如線下活動、會員體系管理等。能鏈智電可以為充電運營商提供選址、買樁、買電、線上運營、線下運維、非電服務等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務。對于主機廠,能鏈智電能夠幫助其覆蓋不同的充電運營商,比如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車企,減少對接成本。對于終端用戶,能鏈智電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快電,滿足了用戶簡單便捷地找到好用充電樁的需求,其與高德地圖、貨拉拉、首汽等合作伙伴共同為車主提供“一鍵找樁、一鍵支付”等充電服務。
2022年上半年能鏈智電(NASDAQ:NAAS)業績大幅增長,也從側面印證了能鏈智電在商業模式上的正確性與前瞻性。
作為國內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08億元,同比增長90%。在線電動汽車充電解決方案實現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長83%;線下充電運營服務實現營收670萬元,同比增長425%。
能鏈在千億新能源充電服務賽道找準了自身定位,并跑通了能源數字化的商業模式,這一過程并不容易。深挖來看,這與能鏈的底層邏輯分不開,那就是以數字化為手段,用技術賦能生態。
底層邏輯:以數字化為手段,用技術賦能生態
目前,我國能源供給端產能過剩,民營和獨立油站數字化程度低,能源領域亟需數字化、場景化方案和解決供需兩端嚴重不均衡的問題。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加油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民營加油站目前數字化普及率約40%左右。另外,截至9月,全國448.8萬臺充電基礎設施也存在著的整體利用率低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幫助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數字化產業級解決方案呼之欲出。
能鏈旗下能鏈云助力能源零售終端實現智慧化升級,通過構建軟硬件一體的能源零售智慧經營解決方案,打通不同業務、不同場景、不同設備產生的數據孤島,賦予能源零售終端高效協同的數字化經營能力。
軟件方面,能鏈云搭建了專業的能源數字化SaaS管理系統,該系統涵蓋了智慧零管系統、精準營銷系統、會員管理系統、聚合支付系統等多種功能,還提供便利店系統、紙電一體化發票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智能巡檢系統、風控系統等豐富的數字化系統,進一步提升加油站管理效率。
在硬件方面,能鏈云為油站提供了智慧大屏、智能雙屏收銀機、能鏈POS、ETC無感支付、車牌識別攝像頭、員工智能手表等科技設備,通過設備將前臺的商品銷售、客戶訂單等數據直接連入后臺系統,形成前后端數據實時交互、協同處理、智能決策的數字化運營能力。
從行業環境來看,能鏈的能源數字化轉型思路和生態建設也與國家支持的“雙碳”政策息息相關。
自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碳中和”計劃目標后,“雙碳”目標就成為我國能源、交通、工業制造、科技等各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能鏈作為能源數字化企業,通過不斷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交通碳中和貢獻力量。2021年,能鏈智電攜手戰略合作伙伴快電累計減排近90萬噸二氧化碳。能鏈還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成立合資公司——中檢能鏈。中檢能鏈針對油、電等能源品類,將在加油站、充電站等,以及碳中和與儲能等交通能源全產業鏈,開展質量檢測、星級評定和標準化認證服務,推動能源行業朝著安全、綠色、智能、數字化方向升級。
不過,這對六歲的能鏈來說,絕不止步于此,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未來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