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立案查處非法行醫(非法醫療美容)77戶次,罰款650.06萬元……12月22日,記者從宿遷市召開的1+X新聞發布會獲悉,2021年以來,宿遷市各級衛生健康監督機構著重開展非法行醫、行業作風、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等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整頓了醫療市場秩序,切實維護了宿遷市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醫療秩序專項整治成效顯著。
開展醫療美容專項整治行動。2021年,我市嚴厲打擊非法行醫(非法醫療美容)行為,重點查處非醫療機構開展“注射美容”“激光美容”“隆鼻”“割雙眼皮”等行為,運用手術、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侵入性行為的醫療美容活動。今年,全市共立案查處非法行醫(非法醫療美容)77戶次,罰款650.0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58.75萬元。
開展全市醫療行業作風專項整治行動。我市今年印發《全市醫療行業作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同時結合國家和省雙隨機抽查任務開展醫療機構監督檢查工作。重點圍繞醫療機構的資質、醫療質量、醫療臨床應用技術、人員資質、藥品器械、醫療文書等方面進行檢查。全市共立案查處183家,罰沒款240.67萬元。
開展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專項檢查。我市對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展依法執業全面大檢查,嚴厲打擊醫療機構違法違規執業行為。通過發布檢查公告、現場核查、抽查病案、查看醫學文書、檔案資料、詢問有關人員等方式,對全市46家二級以上醫院依法執業情況開展全覆蓋檢查。共立案處罰133件,罰沒款558.26萬元。立案處罰案件數量,罰沒款金額較往年明顯提高,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改善,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水平明顯提升。
發布會上,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汪愛年還發布了相關典型案例:
1.當事人姚某某,住宿城區中揚鎮,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擅自開展診療活動,被行政處罰后仍不接受教訓,在其經營的商鋪內繼續對外非法開展診療活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對姚某某從重處理,沒收藥品器械4箱,并處以人民幣15.5萬元罰款。
2.當事人陳某某,住宿城區龍公館,未取得《醫師執業證書》。擅自在生活美容場所為顧客提供醫療美容服務(注射玻尿酸)導致患者眩暈,依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對陳某某處以人民幣5萬元罰款。
3.當事人姜某某,住宿遷經開區南蔡鄉,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提供場所擅自開展醫療美容(注射玻尿酸)診療活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九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對當事人姜某某罰款5萬元。
市民在生活中如何識別非法行醫“黑診所”?汪愛年介紹,患者就醫時,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鑒別是否涉嫌非法行醫:一看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經過衛生部門批準開辦的合法診所,均應在顯著位置公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查看是否在批準的有效期限內。二看從業的醫生是否持有醫師執業證書,護士是否持有護士注冊證書,是否有醫生不在診所時護士給患者就診看病并采取治療措施的。三看診所的地點和環境,一般非法行醫的“黑診所”都無明顯的標識,內部設施簡陋,環境差,并且一般設置的地點比較隱蔽。(記者 周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