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師傅,最近身體咋樣啊?新工作還適應嗎?”“身體挺好的,工作也順利,多虧了咱社區給我介紹工作,真是太感謝了……”放下電話,張瓊予在就業困難人員工作臺賬上做了記錄。
張瓊予是太原市小店區汾東南路社區的勞動保障協管員,每年春天,她都要對社區就業困難群體進行回訪,今年已經回訪了60多戶。失業人員有臺賬,就業崗位多渠道,技能培訓不間斷……近年來,汾東南路社區就業率達到95%,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不久前還被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這一系列的“成績”,汾東南路社區是如何做到的?3月3日,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跟蹤走訪 摸清居民就業需求
“我們社區現有居民6271戶,常住人口13759人,其中,穩定就業人員9067人,‘4050’大齡失業人員260人……”對于社區居民情況,汾東南路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慧脫口而出。在她眼里,掌握社區內所有居民的聯系方式,了解每一戶是否住人、住著什么樣的人、大概的工作情況,是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也是社區實現充分就業的前提。
汾東南路社區被評為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得益于社區建立的一系列就業服務體系。“我們社區以網格為單位,定期對網格內居民進行跟蹤走訪,了解他們的就業需求和就業動態。與此同時,社區內外上下聯動,為困難就業人員找崗位、找工作。”王慧一邊說,一邊把張瓊予介紹給山西晚報記者,“小張是我們社區的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也是第九網格的負責人,她對我們社區的就業工作最是了解。”
“我們這兒共分為13個網格,每個網格大約負責500戶居民。”張瓊予說,“只要有時間我們就會入戶走訪,摸清居民的就業需求。疫情期間不方便入戶,就會主動打電話,了解他們的最新動態。”
不僅走訪居民,網格員沒事兒的時候還會去轄區用人單位轉轉,了解單位最新用工需求。“我們不僅會把用人信息發到社區微信群,還會根據居民就業意愿進行重點推薦,幫居民更好地實現再就業。”張瓊予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社區還鼓勵轄區用人單位、各樓層長等主動提供崗位信息,為勞動者與單位牽線搭橋。
近期,轄區內已有16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貼心服務 幫居民找到合適工作
目前,汾東南路社區持有就業創業證的有400余人,說起張瓊予,沒有一人不認識,很多人都給她豎起大拇指。“小張一心為我們居民著想,不止一次給我介紹工作,是個熱心腸的好姑娘!”社區居民郝大姐連連夸贊。
郝大姐是忻州人,幾年前跟隨丈夫來汾東南路社區居住。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顧上小學的女兒。社區人員走訪時,郝大姐主動提出,想找一份時間限制相對寬松的工作,一邊照顧孩子,一邊貼補家用,托張瓊予給幫幫忙。
張瓊予幫她介紹了一份在中學食堂幫廚的工作。工作幾天后,郝大姐又來找張瓊予,說她需要中午回家給孩子做飯,中午又是學校食堂最忙的時候,時間上錯不開。
張瓊予安撫郝大姐,“找個合適工作哪兒那么簡單?一個不合適,那就再找一個唄。”她再次收集崗位信息,社區周邊的企業挨個篩。電話里說不清楚,就上門咨詢。幾天下來,終于打聽到一家小區物業需要保潔員,工作時間比較靈活,剛好有時間照顧孩子。張瓊予趕緊聯系郝大姐去面試。
如今,郝大姐已經在這家物業公司工作了將近一年,不僅收入有保障,還能兼顧家里。她逢人便說,“多虧社區幫忙,幫我找到這么個好工作,我借機認識了很多居民,感覺自己真正融入了社會,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都變得自信了。”
技能培訓 提高失業人員市場競爭力
在汾東南路社區失業人員跟蹤服務電子臺賬上,賈大姐的名字位列其中。幾年前,賈大姐所在的單位破產,賈大姐失業在家。又因為身體不好,賈大姐就業困難。“她身體真是弱,有一次咳嗽,震得肋骨都骨折了。”張瓊予說,“這種情況沒辦法正常就業,沒有收入來源,她心情也不好,總覺得社會拋棄了她。”
沒工作,社保費用就成了壓在賈大姐肩上的負擔。張瓊予決定幫助賈大姐辦理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有了這個認定,她就能獲得社保補貼。賈大姐一年的社保費用一萬多元,按照60%補貼標準,可以少繳7000多元。張瓊予說:“一方面,可以減輕她的家庭負擔;另一方面,也能給她一點獲得感,感受到社會的愛與溫暖。”
考慮到賈大姐的身體情況,張瓊予推薦她參加了社區舉辦的插花培訓班。“培訓班是免費的,連學員們學習用的花束,都是社區提供。培訓結束后,還頒發結業證。”張瓊予說,參加這些培訓,是讓賈大姐有點事做,有個小特長,讓她的日子更有奔頭。
技能培訓是提高失業人員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汾東南路社區針對下崗失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就業適應性不高的特點,結合市場需求,堅持以社區就業為切入點,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培訓后就業率和就業的穩定性。
近期,社區圍繞再就業政策,加強宣傳力度,把新一輪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利用微信群、黑板報、懸掛條幅等多種形式,讓居民群眾全面了解新一輪再就業優惠政策。并深入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解讀相關政策,調動了他們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增強了失業人員的信心和決心。
宣傳電子技能培訓券申領,開展各項就業技能培訓,多方面提供就業資源鏈接……近三年來,汾東南路社區為失業人員提供了更多崗位選擇,實現了轄區180人再就業。(記者 王冠興 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