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獨角獸FITURE,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創辦兩年的FITURE,4月宣布獲得最新輪融資3億美元,5月入選2021新晉獨角獸企業。但與之相隨的,“經營發展受困、內部管理架構變動”等傳言甚囂塵上。
去年10月才正式發布產品的FITURE,是如何攪動智能健身這一池春水的?健身鏡將怎樣占領智能健身賽道千億蛋糕?
資本寵兒成新晉獨角獸
FITURE由唐天廣、張遠聲等創始團隊成員于2019年發起成立,圍繞其首款智能健身產品“FITURE魔鏡”開創了全球獨有的“硬件+內容+服務+AI”商業模式。管理團隊由來自于谷歌、亞馬遜、百度、貨車幫等知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所組成。
自成立以來,FITURE在資本市場可謂“高舉高打”。紅杉資本在天使輪出資600萬美元。此后,FITURE在A輪和A+輪分獲6500萬美元、2000萬美元。今年4月,FITURE宣布完成3億美元B輪融資,全明星投資基金、君聯資本、DST Global和Coatue領投,紅杉中國、騰訊、C資本、高鵠資本、蔚來資本、金沙江創投、黑蟻資本、Z1資本、CPE、BAI資本跟投。
FITURE也因此成為最快達到獨角獸規模的智能健身企業。5月,長城戰略研究所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FITURE入選2021年新晉獨角獸企業。
實際上,國外對標的Mirror、Tonal和Tempo三家智能健身鏡品牌,強大的吸金能力已被印證。2020年7月,Mirror被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出資5億美元收購;Tonal在今年3月完成E輪融資2.5億美元,估值16億美元;Tempo在今年4月C輪融資2.2億美元。
智能健身賽道的價值越發凸顯。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就曾表示過“這是一條價值千億的白金賽道”。據《2021年大眾健身行為和消費研究報告》顯示,大眾健身年平均總消費為5670元,同比提升35%;女性平均總消費更是達到6362元,增幅接近50%。與此同時,智能健身硬件產品也正逐步被大眾所認可,成為體育實物類消費的第五大細分品類,尤其是在中高端人群、高頻健身人群之中。
FITURE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在B輪融資后,宣布正式推出“FITURE全民智能健身計劃”,將在全國范圍內開放10萬個名額,免費享受產品的交互內容體驗。“從一面鏡子出發,到推動智能健身的全民普及,這是FITURE的征程。”張遠聲說。
陷“經營困局”傳言
不過,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的FITURE,近日卻深陷“經營發展受困、內部管理架構變動”等傳言。
FITURE魔鏡一臺售價7800元,當下最大的問題是東西賣不出去。據虎嗅網報道,FITURE每月出貨量僅幾百臺,連續數月,其主導的線上銷售及線下門店業績持續不夠理想。據FITURE運營團隊和內容團隊員工介紹,他們當下的用戶總量只有4000多(即出貨量)。日活躍一度到過500人,但最近又跌回了200~300之間,活躍用戶在5%左右。
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和單純在線產品不同,FITURE的增長嚴重依賴線下硬件的出貨量,出貨量=用戶增長數量。用戶增長上不來,樣本數據不夠,將嚴重影響測試和運營。
其引以為傲的“硬件+內容+服務+AI”也遭受挑戰。有部分客戶表示,課程難度過大、計數延遲、AI識別出現誤差等。而內部管理結構的頻頻變動,更是讓FITURE處于風口浪尖。
對此,FITURE于5月21日晚間發布聲明稱,公司經營發展受困的說法嚴重失實。過去幾個月,FITURE管理團隊人員穩定,數輪融資所募得資金正在被有效投入于產品研發、用戶運營、內容制作、品牌營銷、銷售網絡建設等各個方面。
“千鏡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FITURE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在5月22日剛剛落幕的第39屆體博會上,多家業內公司將旗下的健身鏡產品帶到了展位現場。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內已有近千家企業上馬立項健身鏡產品,“千鏡大戰”一觸即發。
據悉,在深圳已有幾十家公司在做智能健身鏡。其中,已經公開健身鏡產品的公司包括科大訊飛參股的變臉智能,健身服務平臺沸騰時刻。沸騰時刻創始人劉唯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健身行業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選擇做健身鏡,用科技賦能健身行業,可填補上億人的空白市場。
“新晉獨角獸”FITURE如何在數量繁多的競品中保持先發優勢?
對此,FITURE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在體博會舉行的活動現場表示,FITURE魔鏡在AI人工智能與交互式內容方面和同業相比有著“代差優勢”,現在模仿FITURE者必死。
在中國智能健身賽道上,究竟是擁有先發優勢的FITURE“一騎絕塵”,還是后來者居上?且等市場給出答案。(記者 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