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為何要安裝這么多攝像頭?AI廠商能否搶食到更多市場“蛋糕”?

      來源:中國經營網 發布:2021-11-03 10:51:52

      自2000年全球第一部拍照手機誕生,手機攝像頭經歷了一輪輪的迭代升級,廠商對手機拍照媲美相機質感的追求從未停止。

      在今年的“金九銀十”,蘋果公司在推出新一代iPhone的同時,宣稱iPhone13、13mini擁有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先進的雙攝攝像頭系統”,iPhone 13 Pro、Pro Max擁有該公司“最強大的三攝攝像頭系統”。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小米、蘋果、榮耀、vivo、魅族等手機廠商推出的新產品中,幾乎無一例外地配置了2~4顆攝像頭。正是“多攝”成為智能手機標配,作為攝像頭紐帶的AI(人工智能)算法廠商,成為手機攝像頭產業鏈條上的新興力量,由此一場圍繞AI拍照的“新戰事”開啟。

      手機上為何要安裝這么多攝像頭?AI拍照究竟帶來了哪些影像的突破?多攝持續向前發展,AI廠商能否搶食到更多市場“蛋糕”?針對消費者及業界關注的這些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日采訪了來自AI算法廠商、手機廠商的相關人士以及第三方專家。

      AI算法:多攝像頭的協作紐帶

      在后置多個攝像頭出現之前,智能手機的單個攝像頭在硬件參數的比拼已逼“天花板”,隨著短視頻的快速流行,用戶對手機拍攝的需求已不再拘泥于簡單的高清圖像,開始利用手機進行專業級別影像創作。但是有目共睹的是,手機設備尺寸小,且需要封裝很多的硬件和系統。與此同時,手機上的攝像頭大部分是定焦攝像頭,要想實現像單反相機那樣隨時變焦功能,就需要多個攝像頭去模擬變焦過程,因此手機多攝技術應運而生。

      本報記者整理曠視科技、商湯科技、虹軟科技等幾家AI廠商的資料時注意到,手機攝像頭是AI廠商探索商業化時瞄準的重要場景之一。其中,曠視科技自2016年開始研發多攝技術,經過5年的技術迭代和優化,其AI多攝算法已在多款暢銷機型中落地應用。

      曠視研究院研究員范浩強告訴本報記者,所謂AI拍攝,實際是將AI算法以及處理器算力加入到手機拍攝過程中,實現了軟件與硬件結合。在傳統情形下,用戶使用手機拍攝時,主要依賴的是圖像傳感器和自身的攝影知識或經驗,這時光、感、知系統的運作流程一般是硬件升級——算法輔助——優化后期處理。而當AI技術參與后,手機拍照的過程成為光感知系統軟硬件一體化協同升級。

      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容易對拍攝存在一些認知的偏差,比如并不是攝像頭越多,拍照功能越強;同樣,像素越高,不一定代表畫質越好;還有副攝像頭的成像效果并不一定不如主攝像頭。“手機拍攝成像,需要整個系統的搭配和組合,即計算攝影。它能夠從整個影像系統設計出發,配合智能手機的光學系統以及傳感系統,借力人工智能算法,通過圖像識別、融合、增強、分割等方式,優化拍攝能力、豐富拍攝功能、升級成像質量,帶來指數級的效果提升。”范浩強指出,“在手機后置攝像頭從雙攝逐漸升級到三攝、四攝的過程中,AI算法已成為多攝像頭聯動不可或缺的紐帶。”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智能手機自誕生以來,攝像頭一直是手機廠商宣傳的重要賣點。從硬件方面來說,它能夠變化的速度,難以跟上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因此在硬件方面的賣點受到限制。而從軟件層面來說,存在可以升級的一個競爭亮點。尤其是短視頻的大發展,剪輯、自動生成以及相關配套應用,這一賣點反而會比較高地被認可。

      艾媒咨詢在《中國人工智能手機白皮書》報告中提出了“AI重新定義光感知”的觀點。AI+光感知系統主要分為軟硬件兩部分,硬件包括屏幕、鏡頭組、芯片,軟件主要是AI算法。目前在硬件領域,大屏、全面屏成為主流趨勢,手機鏡頭數量趨飽和,組合優化和結構升級成為競爭焦點。而軟件層面,AI算法豐富了機型種類,發展空間廣闊,高畫質成為計算攝影發展的焦點。

      AI公司“分食”,手機廠商仍占主導

      根據曠視科技9月30日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該公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來自移動終端類消費互聯網解決方案的營收分別為9184萬元、1.16億元、8709萬元。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5198萬元,在總營收中的貢獻占比為7.76%。而據虹軟科技10月2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業務營收為1.37億元,同比下降19.80%,今年前三季度,該業務營收為4.17億元,同比下降5.59%。國金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因華為中高端手機業務幾清零,增速放緩,目前虹軟科技在向車載業務戰略轉型,以提升營收。

      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指出,AI 技術與光感知系統相結合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典型應用包括計算攝影解決方案與設備解鎖方案。產業鏈由整機廠商、算法公司、模組廠、攝像頭芯片廠、攝像頭馬達廠、鏡頭廠等共同組成,手機廠商作為產業鏈下游,占據著相對主導的地位。算法公司在手機攝像頭制作過程中,主要與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緊密結合,負責單攝驅動與雙攝算法植入、同步調試等環節。

      從盈收模式來看,AI算法廠商與終端合作方先行簽訂框架協議,約定為特定型號智能設備提供計算攝像解決方案,之后另行訂立授權協議,約定具體的收費模式,主要包括許可費和按相關型號季度出貨量計算的授權費。

      某頭部手機廠商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計算影像是手機攝影的重要助力和有效補充。目前各家手機廠商在AI拍攝方面的投入有所區別,從投入力度來看從下到上明顯劃分為三個梯次。最簡單的一種類型是“拿來主義”,直接向AI廠商或設備集成商買來算法軟件、鏡頭稍做優化直接使用。往上一層,部分廠商不滿足于全靠“拿來主義”,為塑造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開始自研算法。再往上一層則是不僅滿足于自研算法,還投入資源做圖像信號處理器,即ISP芯片。目前這一領域里,已有小米、vivo、OPPO等眾多國產手機廠商入局。就在10月16日,小米牽頭產學研力量成立了智能圖像處理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將AI-ISP芯片、機器視覺、新型影像作為三大攻關方向。

      旭日數據董事長、深圳市攝像頭協會秘書長孫燕飚指出,手機廠商將AI算法“變”成ISP芯片,實際就是將AI拍照“變”成標準品,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提升拍攝智能化、專業化程度的同時,降低手機的功耗。在計算影像領域,ISP芯片可以視為標準品,AI算法軟件是迭代型的,從商業模式來看,ISP芯片明顯比純售賣AI算法要更為穩定,因為對于需求方來說,采購多少芯片是比較清晰的,可以按數量計算成本和結算。

      不難看出,從手機拍攝功能吸納AI技術參與的大趨勢來看,AI技術公司在其中扮演的是手機廠商集成軟件、或者專用芯片的前置算法供應商,充當產業鏈上的“分食者”,主導者仍然是手機廠商。對于AI算法廠商來說,智能手機攝像頭的AI解決方案在整體營收中的貢獻占比仍比較有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AI算法廠商向智能安防、智慧城市、供應鏈物聯網、智能駕駛等其他更多的場景探索商業化,以拓展營收來源。(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道)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亚洲桃色AV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亚洲色图在线播放|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