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居民傳統大宗消費的重要一項,汽車消費情況歷來備受市場關注。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6月11日發布的數據,5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環比、同比均出現下降。
對于汽車行業整體走勢出現的小幅顛簸,受訪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受芯片短缺造成車企減產短期因素影響。未來,在相關部門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引導下和新能源汽車對行業增長貢獻程度不斷加大的助推下,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車市后續增長有潛力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04萬輛和212.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7%和5.5%,同比分別下降6.8%和3.1%。1-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62.6萬輛和108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4%和36.6%,增速分別比1-4月回落17個百分點和15.2個百分點。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分析,5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為商用車產銷量在5月降幅較為明顯,同時乘用車供給端有所不足,這與芯片短缺造成車企減產有關。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六七月份歷來是汽車消費市場的淡季,芯片短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汽車的生產銷售節奏。“不過這屬于短期因素。從長期來看,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付一夫建議,未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些地區可以考慮進一步放寬或是取消限購政策,進而解除限購對市場需求的制約,有條件的地方甚至可以考慮對購置汽車予以補貼支持。“不過在環保、交通擁堵等壓力之下,大城市要完全放開限購政策并不現實,就需要以身處三線及以下城市和地區、消費升級正在提速的‘下沉人群’為突破口,為其購買汽車提供便利和支持,進而帶動車市的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近期相關部門出臺的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引導了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尤其是提出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未來汽車消費仍有較大潛力待釋放。
當前,各地相關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正在持續推出。北京為激發消費潛力、拉動市場需求開展的“2021北京汽車首屆購車節”活動正在火熱推進中,其作為“2021北京消費季”活動中的一項,將持續至8月31日;河南提出支持各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政策,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上海制定發布了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實施細則,促進新車消費;海南則發布了2021年度穩定汽車消費措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新能源車貢獻度不斷提升
在汽車行業的整體走勢出現小幅顛簸的同時,新能源車產銷則走出令人矚目的上行曲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90萬輛,分別為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
無獨有偶。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6月8日發布的2021年5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亦顯示,1-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85.7萬輛,同比增長253.3%;零售銷量為77.6萬輛,同比增長235.7%。據此,乘聯會預測,今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有望達240萬輛。
對此,付一夫分析,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程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在碳中和、新基建和高補貼政策的驅動之下,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識與意愿日益提升。加之海外與本土車企的高品質車型供給不斷增加,新能源汽車在國內車市的滲透在不斷提速,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為車市的提振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在劉向東看來,新能源汽車消費高增長體現了中國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引導方向。“在碳減排壓力下,中國仍需進一步挖掘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潛力,特別是在使用管理方面更多地延續制定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從而進一步激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