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顯示,樂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普生物)于今年4月28日遞交的招股說明書已經失效。
就在10月26日,樂普生物向CDE遞交其核心產品PD-1單抗普特利單抗注射液的第二項適應癥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
招股書資料顯示,抗PD-1及抗PD-L1候選藥物是樂普生物免疫治療的基石,屬于支柱性管線。今年7月初,樂普生物提交的PD-1單抗普特利單抗(HX008)用于二線治療黑色素瘤的上市申請獲得CDE受理。而在此之前,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已達六款。
國產PD-1的內卷江湖
2018年12月17日,君實生物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一馬當先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
短短三年時間不到,上市的國產PD-1單抗已有六款。除特瑞普利單抗外,還有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恒瑞醫藥(600276,股吧)的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康方生物派的安普利單抗以及譽衡生物的賽帕利單抗。
眾多玩家的入局,也使得PD-1單抗從最初的單一適應癥,發展到多個適應癥。以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癥為例,兩年前,僅有百時美施貴寶的Opvido一款。而現在,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該適應癥均已獲批。
而這也意味著,PD-1企業的競爭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多適應癥,對適應癥數量的爭奪也可看出PD-1單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截至目前,君實生物已有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三個適應癥產品獲批上市;信達生物則有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及肝癌四個適應癥。百濟神州和恒瑞醫藥則更多,分別擁有5個、6個適應癥。
更為慘烈的,是PD-1單抗價格的不斷走低。2019年,信迪利單抗為進入醫保目錄,年費用從談判前的28萬元降至不足10萬元,降幅約64%。2020年,卡瑞利珠單抗、替雷利珠單抗、特瑞普利單抗納入醫保,再次大幅降價,年治療費用降至約5萬元。
今年8月,康方生物更是下足血本,將零售價定為4875元每支,首輪救助方案采取2+1模式,后續救助方案為2+n,兩年的封頂治療費用僅3.9萬元,平均年費用不到2萬元。
根據西南證券(600369,股吧)今年2月份研報,如果PD-1單抗的完整年度年用藥金額假設為醫保談判后的6萬元,則我國PD-1單抗總市場空間為305億元;如果PD-1單抗的價格下降到完整年度3萬元,預計市場規??赡苡兴湛s到236億元。
不過,西南證券指出,PD-1單抗市場中份額較大的適應癥是非鱗NSCLC、her2陰性胃癌、肝癌、食管鱗癌等,這前幾大細分適應癥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因此想要在PD-1單抗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必須布局這些大適應癥。
想分一杯羹? 難度不小
那么,已遞交上市申請的樂普生物能從眾強環伺中分得一杯羹嗎?從其適應癥和銷售團隊規模來看,前景并不明朗。
目前,樂普生物獲受理的兩項上市申請適應癥分別為黑色素瘤和MSI-H實體瘤。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我國新發病人數為7563人,每年適用于黑色素瘤的PD-1市場規模大概4億元。
盡管對于樂普生物來說,黑色素瘤適應癥很可能成為公司第一個商業化產品。但僅4億元的市場規模,短期內怕是無法有效為樂普生物回血。而另一面,默沙東的Keytruda和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早已上市,樂普生物在競爭中能分得多大的蛋糕,還是個未知數。
MSI-H實體瘤適應癥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根據丁香醫生數據,2015 年中國有約430萬癌癥新發病例,而根據各個癌種MSI-H的發生率計算,中國每年新發MSI-H腫瘤患者約為30萬。
而考慮到藥物的滲透性,市場規模將大打折扣。以結直腸癌為例,根據西南證券測算,其中(MSI-H)/(dMMR)結直腸癌年用藥金額6萬元假設前提下銷售市場約1.5億元。
目前,針對MSI-H實體瘤適應,除了已上市的“O藥”和“K藥”,恩沃利單抗(康寧杰瑞和思路迪合作開發)和斯魯利單抗(復宏漢霖)也已提交上市注冊申請,此外百濟神州也針對該適應癥正在研發當中。樂普生物面臨的競爭壓力,依舊不小。
此外,在推廣方面,樂普生物也遜色頗多。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2022年一季度前建立銷售團隊,預計向各個省份派遣5-10名成員,即銷售團隊規模在155人-310人之間。而信達生物、百濟神州、恒瑞醫藥銷售團隊都在千人以上,樂普生物500人以下的團隊規模實在有些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