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信用建設辦公室日前發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狀況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收錄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各類不良信用信息共計7567條,同比減少37.31%,環比減少30.88%。
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整體來看,2021年二季度房地產行業信用狀況進一步改善,各類型的不良信用開發企業數量都呈現大幅度減少趨勢,不良信用開發企業占比也在逐漸縮小。同時,國家和地方也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全國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開發企業共約9.65萬家,同比增長3.34%,環比2021年第一季度末增長1.38%。
2021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信用平臺共收錄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各類不良信用信息20072條,同比減少7.54%,環比2020年下半年減少7.52%,共涉及開發企業6170家。
具體到二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各類不良信用信息案例,其中欠稅的案例占比最高,超過六成,其次是行政處罰、失信被執行人、經營異常和嚴重違法失信的開發企業案例。此外,二季度未出現重大稅收違法的開發企業。
在行政處罰方面,2021年二季度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共1177家,同比減少47.29%,環比減少4.62%,共涉及1351個案例。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被行政處罰的開發企業數量最多,從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來看,市場監督、住建和稅務部門是主要的處罰機關。
從失信被執行情況來看,二季度全國共406家開發企業出現失信被執行人情形,同比減少80.63%,環比減少67.49%,共涉及1094個案例,分布在全國28個省區市。其中,河南、安徽和江蘇出現失信被執行人情況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在失信被執行的原因中,“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占比高達78.82%。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失信被執行案例主要來自商品房銷售交易領域的合同糾紛。
在經營異常方面,二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發生經營異常信息的為125家,共涉及127個案例,分布在全國24個省區市。其中,廣東、江西和江蘇經營異常的開發企業最多。在經營異常企業中,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的占比為86.61%,約110家。
在欠稅方面,二季度涉及欠稅行為的開發企業共計701家,同比減少23.05%,環比減少37.74%,但發生的欠稅案例達4966例,分布在全國18個省區市。其中,江蘇、湖北和湖南欠稅開發企業數量最多。
從嚴重違法失信的信息來看,二季度發生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開發企業有27家,共涉及29個案例,分布在全國10個省區市。其中江蘇、北京和福建嚴重違法失信的開發企業數量居前,從嚴重違法失信的原因來看,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的是主要類型,占比達到55.56%,約13家。
從涉及的企業來看,2021年上半年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計6170家,同比減少22.12%,環比2020年下半年減少41.18%。
其中,2021年二季度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總量共計2317家,同比減少55.93%,環比減少37.17%。
從區域分布來看,二季度江蘇、河南和湖北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開發企業最多。從涉及不良信息企業占該區域開發企業總量的比例來看,江蘇、湖北和河南的占比最高,分別為4.46%、4.03%和3.91%。(佳禾)